喜歡宅宅的你,怎麼能錯過宅在歷史建築的好機會 ?
橫跨不同時空的建築,組成了獨一無二的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。
《找屋看房全攻略》,帶你一探那些你從沒走進過的有趣空間!
序
大溪木博館的誕生
第一章 國定古蹟李騰芳古宅
第二章 壹號館
第三章 公會堂暨蔣公行館 (家具生活館)
第四章 武德殿暨附屬建築
第五章 藝師館
第六章 四連棟
第七章 工藝交流館
下期預告
*社頭文化館 (農會倉庫)
*二期宿舍群
章節試閱:木博館官網
從壹號館及武德殿開始,木博館善用各種老建築作為展覽空間。
目前館舍包含大溪國小日式宿舍、武德殿、大溪警察局宿舍群、李騰芳古宅以及農會倉庫,經過五年來的活化再生,分別做為博物館展覽、教育推廣、文化藝術交流、藝師傳承、體驗工坊、社區參與空間,呈現大溪特色故事。
日本時代沿著崖線發展的歷史建築群
從大溪最熱鬧的和平老街走至普濟路,再往南經過大漢溪河階邊上的中正公園,就會看到日本時代留下的公有建築群,包括大溪國小校長宿舍、大溪公會堂、大溪武德殿、大溪警察局宿舍群等,顯示出此區域在日本時期,主要是行政機關使用的空間。
壹號館,日本時代是大溪公學校校長宿舍、戰後成為大溪初中陳茂林老師一家人居住處所,它也曾是大溪婦女們記憶中學習裁縫技術的家庭縫紉補習班,2015年成為木博館第一個修繕完工並對外開放的展館。目前作為博物館的資訊窗口,也可以取得木博館館舍及街角館的基本資訊,並提供諮詢服務。
繼續沿著普濟路前行,來到中正公園的末端,會看到大溪公會堂暨蔣公行館。日本時代公會堂位於公園的一隅,由地方仕紳參與集資興建,成為民眾集會及活動場館。國民政府來臺後作為蔣公行館,成為一般民眾難以靠近、帶有神祕感的威權空間。後來還曾作為蔣公紀念堂、大溪藝文之家等用途,預計於2020年重新開放,將作為大溪木藝生活推廣節點。

與大溪公會堂鄰近的大溪武德殿,是日本時代警察修練劍道與柔道的場域,之後因蔣公行館設置於旁,此處改為憲兵隊的駐守空間,1999 年憲兵隊遷離後,於2004年登錄為歷史建築,2015年交由木博館管理,
目前作為特展館使用。
現今大溪區公所及大溪分局所在位置,即日本時代大嵙崁支廳、大溪郡役所建築原址,雖然廳舍建築於戰後已改建,但後側的日式職員宿舍群大致維持。「大溪警察局宿舍群」始建於明治三十四年(1901 年) ,其中7 戶宿舍於2016年 修繕完工開放為四連棟、藝師館及武德殿附屬建築,大溪警察課長宿舍(戰後作為分局長宿舍)於 2017 年開放成為工藝交流館。
「大溪警察局宿舍群」自日本時代起皆為警察職員及其眷屬的居住空間,擁有不同於大溪老街區的空間氛圍及故事。宿舍群歷經多次增改建,呈現出不同的巷弄聚落紋理風貌。木博館成立後,針對居住於宿舍群的原住戶進行田調訪談工作,看見不同家戶裡的故事,希望保留居住在六連棟裡超過60 年的原住戶生活空間樣貌,呈現臺灣家庭所住過的日式宿舍生活韻味,也將原住戶故事製作成《我的老家是博物館》紀錄片,讓觀眾認識這些宿舍群有關的人及故事。

宿舍群的第二期修復工程,將完成包含六連棟在內15戶(共計9棟)的修復工作,並逐步完成開放。預計引入各種動態、五感體驗活動讓大家認識大溪的工藝與生活文化,策辦如木工藝工作坊、大溪學習教室、大溪故事多媒體展示體驗、博物館VR體驗空間、餐飲服務等內容,也歡迎創作者進駐透過工藝展演來和遊客互動。
位於另一側的「大溪農會倉庫」約建於昭和十七年(1942 年),形式當為日本時代後期「統制倉」(統一型制的倉庫),其建築壁體採用磚造及防潮壁,外牆有扶壁柱,是少見保存完善的貯米倉庫。 2017 年登錄為歷史建築,由本館負責修繕活化,選定為社頭文化館設置地點。未來,社頭文化館將作為推動大溪社頭文化、推廣本市無形文化資產「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」的核心基地、社頭成員共學的空間,並朝向博物館與社頭夥伴共同策劃,呈現相關主題的靜態展示與動態展演活動為目標。
期待在歷史建築修復工程逐一完成後,將延伸出沿著河岸發展的綠帶。來訪大溪,可以從中正公園開始,沿著普濟路走訪這些歷史建築群,從壹號館、大溪公會堂、蔣公行館、大溪武德殿,一路散步到大溪警察局宿舍群,穿梭巷弄之中,享受具有美麗崖線景觀的休閒遊憩空間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