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明加持好運組

缺貨

農曆六廿四,慶祝關聖帝君誕生,這天萬人空巷,每條街都是滿滿的慶典隊伍,號稱大溪人的第二個過年。

這天是看熱鬧的你成為一日大溪人的好機會,來自各行各業士農工商,不分男女老幼,只要你熱血,就是「社頭」一份子。不要再猶豫了,當木博館碰上關聖帝君生日,蹦出全新【大溪大禧】,讓慶典熱鬧整個月。  

0 TWD 999 TWD

凡事衝第一的熱血分子,有聽過大溪六廿四嗎?讓神明助你一臂之力!

太澎湃啦~這一整籃由木博館幫你準備的拜拜好運組,絕對讓你拜得神明滿意闔家平安賺大錢!

神明加持好運組,內容物如下:
山明水秀的大溪風土/關聖帝君的神威赫赫/百年社頭的鑼鼓喧闐/生態博物館的創意激盪

製造日期:1914 (大正3年)
共襄盛舉:大溪31社
保存期限:代代都是社頭人

強運搭配:《迎六月廿四:大溪社頭百年特展展覽專輯》
好運加持:陳俊華《遶境》左萱《神之鄉》



「社頭」是什麼

「社頭」是大溪人對於子弟軒社的特有稱呼,其興起、發展與傳統民間信仰密切相關,以位在大溪老城區的普濟堂為信仰中心;其主祀神關聖帝君農曆六月廿四日的聖誕慶典,在地人習稱「六月廿四」,過去對大溪人而言是返鄉團聚的大日子,就像第二個過年一樣。

在這個重要的慶典之中,「社頭」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。社頭主要由大溪居民依不同的行業別或地域所組成,像是由礦業從業人員組成的「同義社」、木器與製材產業組成的「協義社」、街區零售商人組成的「興安社」、位於月眉地區的「農作團」,以及三層頭寮地區的「新勝社」、「福安社」、「樂豳社」,內柵地區的「仁安社」等。這些在地人組成的業餘藝陣團體,利用空閒時間集會與排練,在每年的「六月廿四」遶境時表演訓練成果,展現各社頭的能力與財力,以及對關聖帝君的誠心和敬意。

各個社頭的遶境陣容,大致上有頭旗、彩牌、北管、將軍(神將)、童仔、龍陣、獅陣、鼓陣等,有些社頭還會特別準備融入自己行業別特色的象徵物件參與遶境,像是協義社的「墨斗陣」、興安社的「大算盤」、農友團的「牛犁陣」等,都非常具有代表性。這些社頭的組成及特色藝陣,突顯出「六月廿四」是極富地方性的民俗文化活動,社頭文化則充分展現此地方性信仰特色。

社頭文化保存及推廣

為了守護文化資產,推廣並傳承社頭文化,我們從2016 年起辦理補助計畫、分年度的文物普查及影像紀實工作等。在調查過程中,發現許多文物都因自然災害或保存方式不良而受到損毀;而傳統上將不再使用的宗教儀式用具「化掉」(燒掉)的習俗,更不利於文物留存。

因此,本館開始與各個社頭溝通,逐步推廣「現地保存」觀念,建立日常管理維護機制。一方面輔導社頭撰寫補助申請計畫、辦理大溪社頭文化學堂系列課程,一方面介紹、溝通文化資產保存傳承的種種概念。希望在傳統民俗與文化資產保存之間取得平衡,與社頭組織一同傳承這項文化。

經過數年累積,各個社頭漸漸轉變,開始自行規劃每年想要達成的目標並主動實踐:也許是添購櫃架、除濕機來保存文物,或是請藝師幫忙修繕毀損的物件。眾人開始重視文物,甚至規劃展示空間,用自己的方法訴說自家社頭的故事。過程中年輕人開始參與,為原先由中、老年人主導的社頭活動注入新的活水,也讓社頭文化有了傳承跟演變的希望。

文化節慶大溪大禧

除了文物保存方面的協助、靜態展覽的策辦、歷史資料的整理外,我們也期待在豐富的地方傳統之上,開創結合現代文化的嶄新表演形式與觀念。

2017 年大溪文藝季和2018 年開始的「大溪大禧」暑期文化節慶活動,安排社頭與其他表演形式的跨界交流,也為既有的陣頭表演帶來不一樣的活力,像是嘉天宮同義堂將軍連續二年分別與神棍樂團、三牲獻藝的合作,以及哪德社三太子與打狗亂樂團的共同演出。這些組合仍是新的嘗試,但已帶給大家不一樣的感受,除了增加傳統藝陣表演的可看性,也能有效推廣到不同社群,增強宣傳與曝光度,讓更多民眾願意參與、了解大溪的社頭文化。

大溪大禧粉絲頁 2019大溪大禧報導

籌備中的社頭文化館

社頭的改變,也讓「社頭文化館」成為可能。2017 年起正式啟動農會倉庫再利用規劃設計,並定位為社頭主題場館。在生態博物館的精神之下,這將是由木博館和社頭們共同討論、經營、推動各項社頭文化,並保存相關文化資產的基地,也是一個能夠常態性詮釋大溪社頭文化的舞臺。同時,透過「現地展」和進校課程的辦理,小規模運作社頭學習博物館技術的機會,現地展和教案成果也成為社頭文化推廣、社頭為自己發聲的媒介。社頭文化館未來的經營方式,還會有更多元的想像。

社頭文化館


未來,我們會繼續和社頭及居民一起努力,讓慶典與社頭不只是需要被保存的傳統,而是有著許多可學習之處、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地方盛事。

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版權所有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